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 |
|
课程编码 |
321100200 |
课程类别 |
公共课 |
课程性质 |
必修 |
考核方式 |
考查 |
学 分 |
2 |
课程学时 |
16 |
开课学期 |
第 2 学期 |
开课单位 |
基础部 |
适用专业 |
师范类所有专业 |
二、课程简介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是师范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旨在夯实学生教师基本功,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课程聚焦普通话与教师一般口语训练,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明 晰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掌握标准发音,达到对应等级。同时,借助朗读、演讲等训 练,使其掌握多场景口语交际原则与方法,强化职业语言表达技能,为登上讲台做好 准备。
课程内容由普通话语音基础起步,过渡到复杂教学场景口语运用。作为基础课程, 它为后续《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筑牢语言根基,助力学生优化教学环节设计与课堂语 言组织。
本课程特色鲜明,以实践为导向,课堂设置丰富实践活动;推行个性化辅导,精 准解决学生发音及表达问题;紧密贴合教学实际,模拟真实课堂,让学生提前适应岗 位语言需求 。
三、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学生能够运用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相关知识,强化语言 规范意识,深刻认识教师职业口语的重要性。借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规, 准确判断日常用语的合规性。在普通话语音学习过程中,能主动提出问题,量身定制 普通话水平测试学习计划,深入分析语音理论知识,有效验证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顺利达到本专业对应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同时,灵活应用语言表达技巧,为 “站上讲 台 ” 实现顺畅开口充分准备。
课程目标 2:(能力)学生能熟练运用朗读、说话、演讲、交谈等技巧,精准表达 不同情感与清晰观点,独立高效地处理文本以及全方位培养沟通与演讲口才。在朗读 时,能准确判断停连、重音、语气语调是否恰当;在交流中,凭借技巧准确判断交流 效果。积极提出优化朗读效果的实用方法与有效沟通策略,精心设计富有节奏感与艺 术表现力的朗读方案以及极具吸引力的演讲内容。深入分析情感在朗读中的具体呈现 方式与不同场合的沟通需求,切实验证朗读技巧与沟通技巧的运用成效与实际作用,
取得良好的朗读成果与理想的交流成果,为 “站稳讲台 ” 与 “站好讲台 ” 筑牢基 础、做好充分准备,同时熟练操作各类与表达相关的技巧,具备在多种场景下出色表 达与有效沟通的能力。
课程目标 3:(思政)学生能够运用通用语言文字历史、典故知识,真切表达对祖 国语言的热爱之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深入了解汉语的 特点与魅力,准确判断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积极提出传承语言文化的可行举措,巧 妙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情境,全面分析汉语国际推广现状,有效验证思政育人成 效,稳步提升思政素养,为 “走下讲台,与生为友 ” 做好情感铺垫。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践行师德 |
师德规范 |
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 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
12 |
教育情怀 |
职业修养。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良好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较强的情 绪调节和自控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 |
13 |
学会教会 |
教学能力 |
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达到学校规定标准,在教学语言方 面,应能运用清晰、准确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知识传 授与师生互动。在教学设计环节,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 术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将教学语言与多样化的教学 活动紧密结合,以满足未来教师岗位的需求。 |
23 |
学会发展 |
沟通合作 |
校内合作。深刻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 |
2 |
|
|
神,积极主动参加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团队建设等活动, 善于分享经验和资源,具有与领导、同事合作的能力。 |
|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矩阵关系图
名称 |
毕业要求 1 |
毕业要求 2 |
毕业要求 3 |
毕业要求 4 |
毕业要求 5 |
毕业要求 6 |
毕业要求 7 |
毕业要求 8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3.4 |
4.1 |
4.2 |
4.3 |
4.4 |
5.1 |
5.2 |
5.3 |
6.1 |
6.2 |
6.3 |
7.1 |
7.2 |
7.3 |
8.1 |
8.2 |
课程目标 |
M |
|
|
|
M |
|
|
|
|
|
H |
|
|
|
|
|
|
|
|
|
|
|
|
|
M |
课程目标 1 |
M |
|
|
|
M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目标 2 |
M |
|
|
|
|
|
|
|
|
|
H |
|
|
|
|
|
|
|
|
|
|
|
|
|
M |
课程目标 3 |
|
|
|
|
M |
|
|
|
|
|
M |
|
|
|
|
|
|
|
|
|
|
|
|
|
|
(四)本课程各个课程目标的权重
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1 |
课程目标-2 |
课程目标-3 |
权值 wi |
0.267 |
0.466 |
0.267 |
四、教学方法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环节,系统阐释朗读、演讲、 沟通等语言技能的原理与知识,让学生构建扎实理论基础。案例教学时,展示大量优 秀教师语言运用范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技巧,从实际案例中汲取经验。情境模拟教 学为学生创设丰富教学场景,如课堂授课、师生互动等,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实践语 言技能,锻炼应对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点评,通过交流碰撞 思维火花,共同提升语言技能。课后实践作业则巩固所学,要求学生在真实生活或教 学见习中运用语言技巧,教师跟进反馈,全方位助力学生掌握教师语言技能。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章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课程概述及测查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开展普通话拼音摸底测试,讲解并练习普通话水平测试相 关内容。
教学重点:明确课程目标,了解学生普通话基础,熟悉测试框架。
教学难点:保证测试准确全面,让学生理解评分标准,识别个性化语音问题。
第二章 普通话难点语音发音技巧与训练
教学内容:进行声母、韵母辨正练习,讲解语流音变并练习,开展普通话模拟测 试。
教学重点:纠正发音,掌握语流音变规则,熟悉测试流程。
教学难点:区分易混声母韵母,正确运用语流音变,指导模拟测试。
第三章 语言表达技巧训练
教学内容:讲授朗诵、说话、演说技巧并训练,组织小组语言表达展示。
教学重点:掌握表达技巧,运用技巧表达,培养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融合技巧与情感,克服表达障碍,提升小组展示效果。
第四章 教师语言专项训练
教学内容:讲授教师语言技巧并进行口语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教师常用语言技巧,提升教学场景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技巧,在模拟中自然运用。 六、课程内容及安排
序号 |
章节 |
课程内容 |
教学目标 |
学时 |
教学方法 |
对应的 课程目标 |
1 |
课程概述 及测查 |
认识学习教师语言技能的必要 性和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 民族文化、热爱教师职业、热 爱祖国的神圣情感。了解国家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以及学会普 通话交流和教学的重要性。提 高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神秘 文化的认识,通过方言的互动, 让学生懂得中国语言文化的博 大精深。(课程思政渗透) |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 确课程定位;激发学 习兴趣。 |
1 |
讲授法 |
12 |
进行学生普通话语音的摸底测 试,了解学生的语音实际情况。 |
通过测查,掌握学生 语音基础。 |
测试法 |
知道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方 法与规定,初步了解计算机辅 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 |
熟悉测试体系,掌握 备考方案 |
1 |
讲授法 |
2 |
普通话难 点音发音 技巧与训 练 |
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的辩证 和发音方法。 |
通过讲授及联系,让 学生能规范声母、韵 母发音;提升辨音能 力,强化语音准确性 |
2 |
讲授法 对比法 练习法 |
12 |
掌握普通话的各种音变的规 律,通过对语流音变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明白在交流状态 下,我们的声音应该如何运用, 以适应有声语言的流畅表达。 |
理解音变规则;提升 语流流畅度 |
1 |
讲授法 练习法 |
|
|
熟悉机测流程实操过程;进行 样卷模拟考核 |
通过学习,让学生适 应测试形式;检验学 习效果 |
1 |
测试法 练习法 |
|
3 |
语言表达 技能训练 |
了解朗读的内涵和特点,以及 四个外部技巧的基本要求以及 指出常见的不良朗读方式,对 朗读有基本的了解并产生浓厚 的兴趣。 综合训练 |
掌握朗读外部技巧; 提升文本理解能力 |
2 |
讲授法 观摩法 练习法 |
23 |
了解命题说话要求;思路构建 方法;话题素材积累 |
明确说话测试要点; 提升口语表达逻辑性 |
2 |
讲授法 练习法 |
了解演说结构设计;肢体语言 运用;经典文案赏析 |
掌握演说技巧;提升 公众表达自信 |
2 |
观摩法 练习法 |
4 |
教师语言 专项训练 |
教师讲授语设计;提问语技巧; 课堂口语规范 师生互动语言训练;教学情境 模拟 |
师生互动语言训练; 教学情境模拟 强化教师语言应用能 力;适应教学场景需 求 |
4 |
讲授法 分析法 角色饰 演法 |
13 |
5 |
考查 |
普通话水平测查 |
检验最终学习效果; 明确提升方向 |
2 |
测试法 总结法 |
|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一)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
评价方式及比例(%) |
成绩比例(%) |
过程性考核 |
表现性考核 |
结果性考核 |
作业、测试等 |
试讲、视频等 |
期末考试 |
课程目标 1 |
5 |
5 |
20 |
30 |
课程目标 2 |
10 |
5 |
30 |
45 |
课程目标 3 |
0 |
5 |
20 |
25 |
合 计 |
15 |
15 |
70 |
100 |
(二)评价标准
1.考核方式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
评价细则 |
作业、测试 |
每学期提交至少 3 次纸质版作业,满分为 15 分,缺一次扣 5 分. |
试讲、视频 |
每学期需提交至少 1 个视频或试讲 1 次,满分为 15 分。 |
考查 |
根据学生实际成绩进行赋分,满分为 100 分。 |
|
|
2.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和整体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课程分目标达成值根据课程分目标各考核环节结果均值计算,每个课程分目标的 达成值计算方法如下:
课程分目标 i 达成值=∑(学生在各考核环节得分的均值)/(各考核环节对应课 程分目标 i 的目标值) ×相应的权重
整体课程目标达成值为该课程各分目标达成值的加权平均值,大于等于 0.70 即为 达成。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选用
贺桂兰.教师语言简明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年 9 月(第 1 版)。
(二)参考书目
序号 |
编者 |
教材名称(或版本)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颜红菊 |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教程》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21 年 3 月 |
2 |
肖海凤 |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 |
高等教育出版 |
2020 年 3 月 |
3 |
张晓琴 |
《教师口语实用技能训练教程》 |
北京师范大学出 |
2017 年 5 月 |
4 |
王桂波 |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2 年 9 月 |
5 |
钱维亚 |
《教师口语》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8 年 10 月 |
(三)网络资源
(1)学银网,网址:https://xueyinonline.com
九、其他说明
本大纲经课程开课单位制定人、审定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 程开课单位负责解释。
制定人:王志芳 审定人:王志芳 审批人:李鹭
时间:2025 年 4 月 10 日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 |
|
课程编码 |
321100200 |
课程类别 |
公共课 |
课程性质 |
必修 |
考核方式 |
考查 |
学 分 |
2 |
课程学时 |
16 |
开课学期 |
第 2 学期 |
开课单位 |
基础部 |
适用专业 |
师范类所有专业 |
二、课程简介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是师范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旨在夯实学生教师基本功,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课程聚焦普通话与教师一般口语训练,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明 晰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掌握标准发音,达到对应等级。同时,借助朗读、演讲等训 练,使其掌握多场景口语交际原则与方法,强化职业语言表达技能,为登上讲台做好 准备。
课程内容由普通话语音基础起步,过渡到复杂教学场景口语运用。作为基础课程, 它为后续《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筑牢语言根基,助力学生优化教学环节设计与课堂语 言组织。
本课程特色鲜明,以实践为导向,课堂设置丰富实践活动;推行个性化辅导,精 准解决学生发音及表达问题;紧密贴合教学实际,模拟真实课堂,让学生提前适应岗 位语言需求 。
三、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学生能够运用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相关知识,强化语言 规范意识,深刻认识教师职业口语的重要性。借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规, 准确判断日常用语的合规性。在普通话语音学习过程中,能主动提出问题,量身定制 普通话水平测试学习计划,深入分析语音理论知识,有效验证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顺利达到本专业对应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同时,灵活应用语言表达技巧,为 “站上讲 台 ” 实现顺畅开口充分准备。
课程目标 2:(能力)学生能熟练运用朗读、说话、演讲、交谈等技巧,精准表达 不同情感与清晰观点,独立高效地处理文本以及全方位培养沟通与演讲口才。在朗读 时,能准确判断停连、重音、语气语调是否恰当;在交流中,凭借技巧准确判断交流 效果。积极提出优化朗读效果的实用方法与有效沟通策略,精心设计富有节奏感与艺 术表现力的朗读方案以及极具吸引力的演讲内容。深入分析情感在朗读中的具体呈现 方式与不同场合的沟通需求,切实验证朗读技巧与沟通技巧的运用成效与实际作用,
取得良好的朗读成果与理想的交流成果,为 “站稳讲台 ” 与 “站好讲台 ” 筑牢基 础、做好充分准备,同时熟练操作各类与表达相关的技巧,具备在多种场景下出色表 达与有效沟通的能力。
课程目标 3:(思政)学生能够运用通用语言文字历史、典故知识,真切表达对祖 国语言的热爱之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深入了解汉语的 特点与魅力,准确判断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积极提出传承语言文化的可行举措,巧 妙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情境,全面分析汉语国际推广现状,有效验证思政育人成 效,稳步提升思政素养,为 “走下讲台,与生为友 ” 做好情感铺垫。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践行师德 |
师德规范 |
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 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
12 |
教育情怀 |
职业修养。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良好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较强的情 绪调节和自控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 |
13 |
学会教会 |
教学能力 |
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达到学校规定标准,在教学语言方 面,应能运用清晰、准确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知识传 授与师生互动。在教学设计环节,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 术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将教学语言与多样化的教学 活动紧密结合,以满足未来教师岗位的需求。 |
23 |
学会发展 |
沟通合作 |
校内合作。深刻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 |
2 |
|
|
神,积极主动参加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团队建设等活动, 善于分享经验和资源,具有与领导、同事合作的能力。 |
|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矩阵关系图
名称 |
毕业要求 1 |
毕业要求 2 |
毕业要求 3 |
毕业要求 4 |
毕业要求 5 |
毕业要求 6 |
毕业要求 7 |
毕业要求 8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3.4 |
4.1 |
4.2 |
4.3 |
4.4 |
5.1 |
5.2 |
5.3 |
6.1 |
6.2 |
6.3 |
7.1 |
7.2 |
7.3 |
8.1 |
8.2 |
课程目标 |
M |
|
|
|
M |
|
|
|
|
|
H |
|
|
|
|
|
|
|
|
|
|
|
|
|
M |
课程目标 1 |
M |
|
|
|
M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目标 2 |
M |
|
|
|
|
|
|
|
|
|
H |
|
|
|
|
|
|
|
|
|
|
|
|
|
M |
课程目标 3 |
|
|
|
|
M |
|
|
|
|
|
M |
|
|
|
|
|
|
|
|
|
|
|
|
|
|
(四)本课程各个课程目标的权重
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1 |
课程目标-2 |
课程目标-3 |
权值 wi |
0.267 |
0.466 |
0.267 |
四、教学方法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环节,系统阐释朗读、演讲、 沟通等语言技能的原理与知识,让学生构建扎实理论基础。案例教学时,展示大量优 秀教师语言运用范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技巧,从实际案例中汲取经验。情境模拟教 学为学生创设丰富教学场景,如课堂授课、师生互动等,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实践语 言技能,锻炼应对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点评,通过交流碰撞 思维火花,共同提升语言技能。课后实践作业则巩固所学,要求学生在真实生活或教 学见习中运用语言技巧,教师跟进反馈,全方位助力学生掌握教师语言技能。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章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课程概述及测查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开展普通话拼音摸底测试,讲解并练习普通话水平测试相 关内容。
教学重点:明确课程目标,了解学生普通话基础,熟悉测试框架。
教学难点:保证测试准确全面,让学生理解评分标准,识别个性化语音问题。
第二章 普通话难点语音发音技巧与训练
教学内容:进行声母、韵母辨正练习,讲解语流音变并练习,开展普通话模拟测 试。
教学重点:纠正发音,掌握语流音变规则,熟悉测试流程。
教学难点:区分易混声母韵母,正确运用语流音变,指导模拟测试。
第三章 语言表达技巧训练
教学内容:讲授朗诵、说话、演说技巧并训练,组织小组语言表达展示。
教学重点:掌握表达技巧,运用技巧表达,培养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融合技巧与情感,克服表达障碍,提升小组展示效果。
第四章 教师语言专项训练
教学内容:讲授教师语言技巧并进行口语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教师常用语言技巧,提升教学场景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技巧,在模拟中自然运用。 六、课程内容及安排
序号 |
章节 |
课程内容 |
教学目标 |
学时 |
教学方法 |
对应的 课程目标 |
1 |
课程概述 及测查 |
认识学习教师语言技能的必要 性和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 民族文化、热爱教师职业、热 爱祖国的神圣情感。了解国家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以及学会普 通话交流和教学的重要性。提 高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神秘 文化的认识,通过方言的互动, 让学生懂得中国语言文化的博 大精深。(课程思政渗透) |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 确课程定位;激发学 习兴趣。 |
1 |
讲授法 |
12 |
进行学生普通话语音的摸底测 试,了解学生的语音实际情况。 |
通过测查,掌握学生 语音基础。 |
测试法 |
知道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方 法与规定,初步了解计算机辅 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 |
熟悉测试体系,掌握 备考方案 |
1 |
讲授法 |
2 |
普通话难 点音发音 技巧与训 练 |
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的辩证 和发音方法。 |
通过讲授及联系,让 学生能规范声母、韵 母发音;提升辨音能 力,强化语音准确性 |
2 |
讲授法 对比法 练习法 |
12 |
掌握普通话的各种音变的规 律,通过对语流音变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明白在交流状态 下,我们的声音应该如何运用, 以适应有声语言的流畅表达。 |
理解音变规则;提升 语流流畅度 |
1 |
讲授法 练习法 |
|
|
熟悉机测流程实操过程;进行 样卷模拟考核 |
通过学习,让学生适 应测试形式;检验学 习效果 |
1 |
测试法 练习法 |
|
3 |
语言表达 技能训练 |
了解朗读的内涵和特点,以及 四个外部技巧的基本要求以及 指出常见的不良朗读方式,对 朗读有基本的了解并产生浓厚 的兴趣。 综合训练 |
掌握朗读外部技巧; 提升文本理解能力 |
2 |
讲授法 观摩法 练习法 |
23 |
了解命题说话要求;思路构建 方法;话题素材积累 |
明确说话测试要点; 提升口语表达逻辑性 |
2 |
讲授法 练习法 |
了解演说结构设计;肢体语言 运用;经典文案赏析 |
掌握演说技巧;提升 公众表达自信 |
2 |
观摩法 练习法 |
4 |
教师语言 专项训练 |
教师讲授语设计;提问语技巧; 课堂口语规范 师生互动语言训练;教学情境 模拟 |
师生互动语言训练; 教学情境模拟 强化教师语言应用能 力;适应教学场景需 求 |
4 |
讲授法 分析法 角色饰 演法 |
13 |
5 |
考查 |
普通话水平测查 |
检验最终学习效果; 明确提升方向 |
2 |
测试法 总结法 |
|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一)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
评价方式及比例(%) |
成绩比例(%) |
过程性考核 |
表现性考核 |
结果性考核 |
作业、测试等 |
试讲、视频等 |
期末考试 |
课程目标 1 |
5 |
5 |
20 |
30 |
课程目标 2 |
10 |
5 |
30 |
45 |
课程目标 3 |
0 |
5 |
20 |
25 |
合 计 |
15 |
15 |
70 |
100 |
(二)评价标准
1.考核方式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
评价细则 |
作业、测试 |
每学期提交至少 3 次纸质版作业,满分为 15 分,缺一次扣 5 分. |
试讲、视频 |
每学期需提交至少 1 个视频或试讲 1 次,满分为 15 分。 |
考查 |
根据学生实际成绩进行赋分,满分为 100 分。 |
|
|
2.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和整体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课程分目标达成值根据课程分目标各考核环节结果均值计算,每个课程分目标的 达成值计算方法如下:
课程分目标 i 达成值=∑(学生在各考核环节得分的均值)/(各考核环节对应课 程分目标 i 的目标值) ×相应的权重
整体课程目标达成值为该课程各分目标达成值的加权平均值,大于等于 0.70 即为 达成。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选用
贺桂兰.教师语言简明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年 9 月(第 1 版)。
(二)参考书目
序号 |
编者 |
教材名称(或版本)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颜红菊 |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教程》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21 年 3 月 |
2 |
肖海凤 |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 |
高等教育出版 |
2020 年 3 月 |
3 |
张晓琴 |
《教师口语实用技能训练教程》 |
北京师范大学出 |
2017 年 5 月 |
4 |
王桂波 |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2 年 9 月 |
5 |
钱维亚 |
《教师口语》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8 年 10 月 |
(三)网络资源
(1)学银网,网址:https://xueyinonline.com
九、其他说明
本大纲经课程开课单位制定人、审定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 程开课单位负责解释。
制定人:王志芳 审定人:王志芳 审批人:李鹭
时间:2025 年 4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