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 |
课程代码 |
323110100 |
适用专业 |
师范类专业 |
开课学期 |
第2学期 |
课程性质 |
公共必修课 |
学时/学分 |
16/1 |
课程负责人 |
王志芳 |
课程组成员 |
秦亚红李鹭李莉赵志丽 |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是夯实师范类学生未来教师基本功,提高师范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对师范类学生进行普通话和教师一般口语训练的公共必修课。重在通过课堂实践,使学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要求,掌握标准、规范发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应的等级要求,通过朗读、说话、演讲等多种训练方式,掌握多场合教师口语交际原则和方法,综合提高师范生职业语言表达技能,为学生“站上讲台,站好讲台”做准备。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通过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讲解,帮助学生增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明确教师职业口语的重要性。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规定。学习普通话语音基本理论知识,增强语言规范意识,熟悉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标准,利于达到本专业相对应的等级要求。学习语言表达技巧,为学生“站上讲台”做好“开口”准备。
课程目标2:(能力)能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表达不同的情感,并能独立运用朗读技巧处理文本,使语言表达停连得当,重音突出,语气语调自然和谐,并且做到节奏感鲜明、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为学生“站稳讲台”做准备。
课程目标3:(能力)能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说话、演讲、交谈,切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演讲口才,为学生“站好讲台”做准备。
课程目标4:(思政)通过教学润物无声渗透思政育人,帮助学生稳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我国通用语言文字历史、典故、使用现状的介绍,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关语料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汉语的特点、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坚定文化自信。为“走下讲台,与生为友”做情感上的准备。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践行师德 |
师德规范 |
1.1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
课程目标4 |
教育情怀 |
2.2职业修养。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较强的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 |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4 |
学会教学 |
教学能力 |
4.2 教学设计。熟悉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各种教学模式,能够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学习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学会发展 |
沟通合作 |
8.1 校内合作。深刻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参加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团队建设等活动,善于分享经验和资源,具有与领导、同事合作的能力。 |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矩阵关系图
名称 |
践行师德 |
学会教学 |
学会育人 |
学会发展 |
师德规范 |
教育情怀 |
学科素养 |
教学能力 |
班级管理 |
综合育人 |
学会反思 |
沟通合作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7-1 |
7-2 |
7-3 |
8-1 |
8-2 |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 |
M |
M |
|
|
M |
|
|
|
|
|
H |
|
|
|
|
|
|
|
|
|
M |
教师语言技能训练 |
M |
M |
|
H |
|
|
|
M |
课程目标1 |
|
|
|
|
M |
|
|
|
|
|
H |
|
|
|
|
|
|
|
|
|
|
课程目标2 |
|
|
|
|
|
|
|
|
|
|
H |
|
|
|
|
|
|
|
|
|
M |
课程目标3 |
|
|
|
|
|
|
|
|
|
|
H |
|
|
|
|
|
|
|
|
|
M |
课程目标4 |
M |
|
|
|
M |
|
|
|
|
|
|
|
|
|
|
|
|
|
|
|
|
四、课程教学要求与重难点
序号 |
课程内容框架 |
教学要求 |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1 |
绪论 |
认识学习教师语言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教师职业、热爱祖国的神圣情感。了解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以及学会普通话交流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神秘文化的认识,同时进行学生普通话语音的摸底测试。 |
普通话推广的意义,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和测试技巧。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测查。 |
普通话测试的要求与技巧。 |
2 |
普通话语音训练 |
了解语音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性质、语音单位和标音符号,认识到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的重要性,能用心学习普通话。 |
了解语音性质、语音单位和标音符号。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音变的规律和读法 |
了解语音性质、语音单位和标音符号。掌握声母、韵母的辩证方法,掌握音变的规律和读法。 |
3 |
朗读训练 |
了解朗读的内涵和特点、知道朗读的外部技巧的四个基本要求以及指出常见的不良朗读方式,让学生对朗读有基本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
了解朗读的内涵和特点;明确朗读的作用和要求;指出常见的不良朗读方式。 |
掌握朗读的主要特点,能够运用四个外部技巧声情并茂进行朗读。 |
4 |
说话训练 |
了解说话的特点、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对说话有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明确会说话和“会”说话的区别,知道正确恰当的说话能给他人带来正向的引导和良好的沟通结果。 |
让学生明确说话不仅包括常规的沟通,也饱含演说演讲,通过讲解和练习了解说话的特点、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并能达到良好效果。 |
了解说话的特点、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并能实际操作展示。 |
五、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时分配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情况
序号 |
课程内容框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学时 |
支撑 课程目标 |
1 |
普通话的重要性 |
认识学习教师语言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教师职业、热爱祖国的神圣情感。了解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以及学会普通话交流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神秘文化的认识,通过方言的互动,让学生懂得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课程思政渗透) |
讲授 |
1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
进行学生普通话语音的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语音实际情况。 |
练习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2 |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介绍 |
了解普通话的形成及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简史,掌握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规范,知道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方法与规定,初步了解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 |
讲授 |
1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
3 |
普通话难点音发音技巧与训练 |
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的辩证和发音方法 |
讲授 示范 讲练结合 |
4 |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掌握普通话的调值与调类,念准普通话各调类的调值。 |
讲授 示范 讲练结合 |
1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掌握普通话的各种音变的规律,通过对语流音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白在交流状态下,我们的声音应该如何运用,以适应有声语言的流畅表达。 |
讲授 示范 讲练结合 |
3 |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4 |
朗读 |
了解朗读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四个外部技巧的基本要求以及指出常见的不良朗读方式,对朗读有基本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
讲授 示范 讲练结合 |
1 |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 |
掌握重音、停连、句调、语速、调模、语气等类型和表达技巧 |
讲授 示范 讲练结合 |
1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
组织学生进行有主题的诵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讲练结合,能快速掌握所学技巧。 |
实操练习 |
1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
5 |
说话 |
了解说话的特点、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 |
讲授 示范 讲练结合 |
1 |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
了解演讲的内涵,学会演讲的基本技巧,切实培养学生的演讲口才。 |
讲授 示范 讲练结合 |
1 |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
组织学生进行命题说话的训练活动,并尝试让他们进行演说性的说话,更能快速让他们掌握说话、演说的技巧。 |
实操练习 |
1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
六、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课程目标-1:通过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讲解,帮助学生增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明确教师职业口语的重要性。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关于语言文字各项法律规定。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达到普通话水平本专业相对应的等级要求。扎实学习,能够为学生夯实语言基础,为学生“站上讲台”做准备。 |
课堂练习与平时作业(声母、韵母的辩证;普通话各类调值的标准读法以及音变的掌握) |
课程目标-2:能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表达不同的情感,并能独立运用朗读技巧处理文本,使语言表达停连得当,重音突出,语气语调自然和谐,并且做到节奏感鲜明、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为学生“站稳讲台”做准备。 |
课堂练习与平时训练(选择不同文体,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和技巧处理文本,准确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等口语表达技巧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感情。通过朗读展现作品的感人魅力。) |
课程目标-3:能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说话、演讲、交谈,切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演说能力,为学生“站好讲台”做准备。 |
课堂练习与平时训练(从模拟环境、模拟身份的沟通交流进行测试) |
课程目标-4:通过教学润物无声渗透思政育人,帮助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正能量的熏陶;通过对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历史、典故,以及使用现状的介绍,还有汉语国际推广的优秀案例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汉语的特点及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坚定文化自信。为“走下讲台,与生为友”做情感上的准备。 |
课堂练习与平时训练(语料选择、表达素材的理解和使用、思维和表达中显现的情怀和价值观) |
七、考核方式与评价细则
学生成绩按结果性考核70%,其他考核30%进行考核。其中结果性考核以期末考查成绩为主。其他考核可由过程性考核具体如何考核评价,由任课教师决定,但必须有严格的课程考核方案,并根据课程考核方案,严格执行考核。
八、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
(1)评价机构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在基础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实施,承担该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评价。
(2)数据来源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采用的数据源自课程考核的成绩,课程考核成绩包含课堂表现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试卷考核成绩等。
(3)评价周期
本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周期一般为1学期。
2、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本课程有4个课程目标,每个课程目标对3个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支撑情况是不相同的,按照各个课程目标对3个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支撑力度,对每个课程目标赋予权重值。根据一门课程的所有课程目标都应该对该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有所贡献的原则,该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由该课程的所有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加权平均值确定。
参照忻州师范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平均学分绩点≥2.0者才可获得学士学位。由于学分绩点2.0对应课程考核成绩为70分,因此,本专业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设定为“达到0.70为评价合格”。
九、持续改进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测验情况及教学督导的反馈,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涉及的学科素养和学会反思的达成情况,及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调整教学指导策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成绩,检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达成度情况;根据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达成度情况,参考优秀课程的成功经验,在基础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重新修订本课程大纲,实现持续改进。
十、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
肖海凤.普通话与教师语言.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张晓琴.教师口语实用技能训练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7.
2. 参考书目
颜红菊.教师语言技能训练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
王桂波、王国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钱维亚主编《教师口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刘奎、王燕、伯段汴霞.教师口语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浙江省语委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唐树芝,教师口语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